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笑傲江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4:01 | 只看该作者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看旁边训练班的教练发球,有点触动,搓球也是如此,偷师几招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4:03 | 只看该作者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最近和柔石打了多场,对反手位侧上旋长球处理得好一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4:04 | 只看该作者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反手拉球还是不够转,动作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20:36 | 只看该作者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固定三种发球,配合侧身抢拉战术,效果好了很多


防守有所进步,

搓球、摆短略有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20:38 | 只看该作者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和高手对打20盘,前10盘下风,后10盘略占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20:40 | 只看该作者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技术明显下风,靠变化和顽强防守周旋

需要加强反手拉球,并且要能和正手顺畅相衔接,不能有停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6-9-30 13:53 | 只看该作者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向楼主学习!致敬! [M29] [M21] [M21] [M21] [M21] [M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6-10-2 19:37 | 只看该作者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4 21:39 | 只看该作者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攻球和拉球ZT


一、反手拨球/拉球:
注:这一动作正确与否是反手拨、反手拉的关键,其实只要反手拨动作对了,反手弧圈就是在反手拨的基础上再加点摩擦而已。
要点是:引拍时手腕向内收,拨球时向外上展(大拇指方向)。用教练的话说:"引拍时`窝`着点手腕,拨球时腕子发点力"。注意腕子发力决不是翻腕,应该是向外上方。这个感觉和和动作非常关键,找对了反手拨、拉就算练成了(哈哈)。
这个动作对了,你会发现反手原来不需要左脚在前、不需要蹬腿转腰、不需要......,也能拉出那么转的弧圈,就象体校的小朋友那样.......

补充1:如果还找不到感觉,教练教了个绝招:小臂最上侧的那条肌肉如果在反手拨、反手拉中感觉到吃劲了,那整个动作就对了
补充2:记住------反手拨球时,引拍是从肚脐上部,即“胃”的位置出手,太偏左或太偏右都不对
------反手拨球时拍形基本是垂直的,即使是反手拉球也不能太前倾,否则会影响球的前冲力
(本来反手发力就没有正手大,切记切记)

二、内弧还是外弧

经常看到一些网友讨论拉球时的轨迹是内弧还是外弧,回想了一下教练的说法,他那里好象没有内弧还是外弧的区别,只是要求球拍走直线,向前发力,不许有番腕的动作,但引拍时手腕可以稍向外撇些,这样拉出的球力量很大,前冲力很强。
对比了一下网友的讨论,如果说真的有内弧还是外弧之说,那么教练所教的应该属于外弧吧。

三、正手攻球/拉球
1、关于正手攻球的重要性:
很多网友争论要不要从基本功-----正手攻球练起。有人认为可以直接练拉弧圈而不必从攻球练起,我的体会:如果你打球只是随便玩玩,当然怎么练都无所谓;如果你想提高球技,提高拉球质量、增强连续性,追求拉球又快又暴又冲又转.........,必须从正手攻球练起,否则不可能练好拉弧圈球。
这点本人也走了弯路:以前上来就练拉球,虽然能拉上一两板,但想进一步提高球技时,效果始终不好。等到教练指出了自己拉球的毛病才发现:球不冲、不转、没有连续板、步法跟不上等诸多问题都与正手攻球不过关有关。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肌肉长期锻炼形成的错误记忆很难改变,这也是成人学乒乓球比儿童难的原因之一。
其实如果正手攻球的动作标准,拉大点动作、加上点摩擦,就是弧圈球了,不必去研究什么打磨结合、先打后磨、内弧外弧之类的区别。
所以大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还是从正手攻球练起。(我现在后悔死了,原来的错误动作的影响,再改真是难啊!-----即使是有教练指导)

2、正手攻球动作:
关于正手攻球动作的要领大家都明白,如何检验自己的正手是否正确,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右手握拍)面对镜子做正手攻球动作,如果你挥拍结束后(拍挥到前额时),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小臂完全挡住了大臂,就说明你的挥拍动作是对的。如果镜子中的小臂在大臂的左面,说明挥拍幅度大了(可能导致抬肘、翻腕等毛病);如果镜子中的小臂在大臂的右面,说明你挥不到位(可能是转腰、迎前不足等)。哈哈
3、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拉球时转腰发力后腰的制动。
这点很重要:有的球友过分追求转腰发力,以至于腰发力后转动过大(超过身体中线过多),导致向侧向发力过多,击球力量分散,也影响下一步快速还原。我们常看到专业选手动作不大,却能拉出很转的球就是这个道理。

[笑傲江湖修改于2006-10-04 21:4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4 21:41 | 只看该作者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初练习反手拨时,手腕要固定。

其实这个技术概念很多前辈都说过。但就我观察,很多朋友一拨球就动手腕,以手腕的力量来拨球。不是说这是一个错误,只能说刚开始练就动是不科学的。有几个不好:
一是稳定性不好。手腕动了,球下网或出台的机率大大提高。
二是手腕易疲劳。最明显的是打发球机时,十分钟下来,如果手腕一直动,很可能第二天会肿。
三是体会不到球与球拍的撞击。撞击其实是最基础的。正手攻也好,反手拨也好,撞多了,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固定手腕还有利于反手位的防守。
实战中,我反手手腕在无球状态下比较固定,不乱动,只在击球前一刹那才发力。这样一个好处就是防守利益。很多球对方攻你反手,你无需发力,只要将球拍以某个角度固定好,球自然会弹回去。如果养成乱动手腕的习惯,就不会那么轻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4 21:44 | 只看该作者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暴冲的方法.

速度
地球人都知, 要挥拍挥出速度, 在球拍最高速的点上, 击中来球, 要挥出速度, 必须要有一定的加速距离, 力量好的, 加速距离可以少一些, 力量不太好的, 只要加速距离够长, 也是可以打出速度的, 一些女子运动员的力量不太好, 拉球的动作幅度便相应大一些.

位置
假如身体正面是12点, 击球点应在2点钟附近, 太前的位置腰力用得不好, 太后的位置臂力用得不好, 2点钟附近, 即使球的位置略有前后, 都可以包容, 不易漏球.

方向
打过壁球、高球的人都知道, 击球的时候, 不可摩擦, 正面90度击球, 球速才会高, 乒乓球虽然可以摩擦,但摩擦越多, 速度越少, 拉球的时候, 如果拍垂得低低, 那么, 这一球拉出来的速度亦一定不会高到那里, 暴冲需要高引拍.

起动
要在挥拍最高速的点上击中来球, 其实并不容易,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 开始时, 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以蹬腿转腰开始, 手臂只是钉死在肩上, 挥臂的速度主要是转腰得来的, 不是很快, 如位置不佳, 也可以适当调整一下, 俗叫以腰瞄球, 当确定必然可以击中乒乓球时, 才暴发手的力量.

前加速
前加速就是在击中球以前的加速. 加速的力量主要来自蹬腿转腰, 部分来的挥动大臂, 尽量以最高的速度击中来球.

后加速
后加速就是在击中球以后的加速. 无论你挥拍速度有多高, 拍在击中乒乓球后便减了速, 拍越轻, 减速越厉害, 所以, 假如你的拍很轻, 虽然挥拍速度是提高了, 可是, 打出来的球的速度, 还是不够理想的. 这个时候, 蹬腿的力量已经用完, 转腰加速也停了, 但是重心仍然向前冲, 腰仍然向左转, 利用重心向前冲, 腰向左转的的惯性, 挥臂并快速收前臂, 半推半摩, 打摩比例, 慢慢多打少摩, 逐渐变为少打多摩, 最后以一甩手腕作为脱拍前的最后摩擦. 后加速的好坏, 决定你这一球暴力程度.

练习
很多人在练习时都喜欢发尽全力, 其实是违反了练习的目的, 练习的目的是改善拉球的效率, 暴力只会将没效率的动作隐藏, 暴力令球有点速度, 你以为自己拉得很好, 实则是勉强拉出来, 比赛时, 勉强得来的东西再折损一下, 根本就不成力量, 下旋稍为重一点便冲不了, 甚至吊也吊不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4 21:45 | 只看该作者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拉球的发力技巧


用力和放松
用力和放松, 本来就是一“相对”的名词, 例如要做仰卧起坐时, 前面的腹肌, 绝对没有放松这回事, 放松的是其它的肌肉, 特别是背后腰部的肌肉, 如果腰背肌肉也一起用力, 便会造成前后角力, 增加仰卧起坐的困难. 同理, 拉球收前臂的时候, 手臂前面的二头肌努力地收缩, 手臂后面的三头肌必须放松, 对于这种放松,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能很自然地做得很好, 可是在急速的打球当中, 会因紧张而做得不好, 当发大力的时候, 更连肩膀也会抽高, 手不够伸展, 造成效率的下降.

发力时机
用力时机很重要, 就以拉球收前臂为例, 如果开始时是臂伸得比较直了, 太早发大力, 跟据杠杆原理, 力的效率是很低的, 大部分力都作用到关节上, 当臂弯成90度时, 收前臂的效率才最高, 由于肌肉的总力量是有限的, 为了不浪费肌肉的力量, 开始时, 发轻力, 当接近120度时(因为多了大臂的作用, 90度不是最好, 而且手也太不伸展了), 才爆发力量, 这样才会有最高的拉球效率.

协调发力
所谓协调发力, 就是技巧地, 有效地用力. 以挺举为例, 运动员先将要举的重物担在肩上, 用脚发力向上推, 当重物有了向上的初速度后, 才加上手力去举, 将这原理应用到拉球上, 收前臂并不是一开始便努力去收的, 开始时转腰, 利用转腰带动出前臂有一个向前且微微向上的初速度后, 臂弯接近120度时才发力收前臂, 要利用转腰带动出前臂的初速度, 上臂是不能放松让它荡后, 否则转腰的作用是零, 这需要一个“锁肩”的过程, 上臂的力是凝而不发, 也不需要向前发力, 力的大小只要不让前臂荡后太多便可以, 当前臂已发力向上收时, 大臂才放松顺势跟着向上, 这便是所谓的“以前臂带动上臂”, 它其实只是在形容拉球后的放松, 也暗示着“近台”拉球时, 拉大臂的角色不及收前臂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06-10-4 21:45 | 只看该作者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重心转移


乒乓球的力量
一个高速前进的乒乓球, 它有很高的动量, 一个高速旋转的乒乓球, 它也有很高的动量, 叫角动量, 乒乓球的力量, 是它拥有的所有动量, 动量从一个个体传到另一个个体的速率叫力, 不过, 打乒乓球的人都不管这些了, 全都叫力.

一吋长一吋强
一个向前冲的相扑手是力, 王励勤的拉冲也是力, 明显相扑手的力要大于王励勤的力, 但用相扑手的力去打乒乓球是绝对不行, 有力却不管用, 王一定是用了某种方法去提升了击球力量, 这个提升的方法, 刘国正也会, 但他仍是不及王励勤的强, 两人的差别, 最明显莫过于手的长度, 其实, 用一块羽毛球拍, 一般人也能打出超过王励勤用乒乓球拍打出的速度.

动量的等价交换
古罗马有一种攻城的器具, 一头缚上大石, 另一头是篓子, 载着攻城的碎石, 中间近大石的一头有一转轴, 大石以低速向下坠的同时, 另一头的碎石却以高速向上冲, 攻城器将高重量低速度大石, 利用杠杆原理, 转换成低重量高速度的碎石.

标枪的方法
运动员手拿着枪, 高速向前跑, 却在将要掷出前急剎车, 既然有了速度, 却又在最后剎车, 目的何在? 原来, 急剎时, 重心依然向前冲, 以脚板为轴, 造成一仿真的人肉攻城器, 重心相当于大石, 枪相当于碎石, 借助重心向前冲的力量, 掷出手上的枪, 虽然跟上面的杠杆有些不同, 但原理是差不多, 标枪其实是利用重心转移的力量去掷.

拉球的重心转移
书上描写的重心转移: “引拍时, 重心移至右脚, 拉球后, 重心移至左脚”. 如果不明白重心转移的的原理, 这样做, 除了增加还原的困难外, 别无作用. 拉球不能像标枪那样十分有效地利用重心转移的力量, 只能以右脚去蹬, 为了加强这个重心转移的效益, 我们加上前倾身体, 转腰, 以脚板为轴, 让重心以一向前突出的弧形路线, 从右脚的上面, 移至左脚的上面, 挥拍的手, 在击球的一刻, 脚板(或两脚的中间)、重心、拍, 尽量在同一条线上(实质是一垂直平面), 整个身体在地面的投影, 是一个扇形, 如能这样做, 再加上鞭打的挥臂技巧, 便可以打出个人至强的拉球力量, 虽然可以依照这方法打出极限力量, 但许多时为了快速还原, 转腰及重心转移的幅度会被迫减少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4 21:46 | 只看该作者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鞭打方法


挥鞭的方法
看别人表现挥长鞭, 表现者都是先用力向前挥出长鞭, 当鞭快要到达目的物前的一刻, 挥鞭者反向急速倒抽长鞭, 长鞭便“啪”的一声, 自己用湿毛巾试试, 发现如不倒抽毛巾, 根本发不出“啪”的一声.

力的对抗
当人在火车上向前跑, 人的最终速度是人的速度加上火车的速度. 同理, 拉球的时候, 大臂向前上发力的同时, 小臂向上收, 挥拍的终极力量等如大臂的力量加上收前臂的力量, 这结论实在太理想了, 可惜事实是: 当火车向前加速时, 例如起动的一刻, 人要向前踏出一步是很困难的, 能站稳已经很好了!

大臂的减速
拉球的时候, 如果大臂一直用力向前上加速, 前臂要收起来是很困难的, 为了前臂可以快速收起来, 大臂需要将加速减少, 甚至减速, 这结论有点震撼, 但却是真实存在着, 找一个“会收前臂拉球的人”, 自己用手按着手臂下肩胛骨侧边的肌肉, 看看收前臂的一刻, 该部分肌肉是否绷紧, 绷紧表示大臂正在减速, 再试一下直臂拉球, 便可以发现没有绷紧的情况发生, 这结论之所以震撼, 是大家都不愿意接受拉球中的减速行为, 不过, 大家放心, 这个减速不但没有浪费力量, 反而向前臂传递了力量, 正如标枪运动员在最后的减速一样, 反而更有效将动量传至枪上.

快速收前臂方法
拿一支长棍, 拿着棍中心向前跑, 假如前面有一障碍物, 固意让障碍物碰到棍的一头, 你会发现, 棍的另一头, 却以双倍的速度向前, 在(收前臂的)拉球的过程中, 大臂的减速, 跟棍头碰到障碍物一样, 造就了另一头(拍)的加速, 而且以双倍的速度向前上, 牺牲了大臂的加速度也是值得, 另外大臂虽然在减速中, 但大臂的速度仍在, 正如减速中的汽车也是有速度的.

后话: 一连三篇的拉球发力技巧, 可能有些深奥, 而且在了解之后, 也不会立即便拉得很好, 只是给大家在练习时的一点信心, 肯定自己的方向. 人体不是一部精确的机器, 在依样画葫芦的过程中, 小朋友普遍都能掌握拉球的发力, 而且一点都不用清楚当中的原理, 可见, 只需跟着标准的动作, 放轻松地练习, 总会慢慢练成, 没练成只因你没有依足标准的动作去练, 需要的只是耐性, 不是悟性, 祝大家早日练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4 21:47 | 只看该作者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四种典型落点的运用-马凯旋[转贴]


四种典型落点的运用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人们多对速度、旋转、力量较为重视,毫无疑问,上述要素的确是取胜的主要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好的击球点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甚至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们时常会听到某个高水平选手落点打得好时,用一个“巧”字来形容。离开落点这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要把球打得巧几乎无从谈起。现将本人看到的国家队教练马凯旋发表在乒乓世界上谈落点的文章打出来献给DX们,(可惜找不到电子版),希望大家可以举一反三,也不枉俺劳心劳力啊。

落点1正手近网短球

适用对象

所有对手。尤其对方若是横板,在这个落点上更会感到手腕横向打不开,板形难以控制。

选用理由

当前乒乓球技术推崇快速凶狠,主要体现在先上手、先发力。要想避免被对方占得先机,控短是主要途径之一。然而据个人观察,业余选手发球时到对方反手位的比例要比专业选手高得多。我想,原因有二:

技术因素——以右手对右手为例,无论是侧身用正手发球,还是站在反手位用反手发球,至对方反手位时都是斜线,通常说来,斜线的难度比直线要小,也保险得多。

惯性思维——见到绝大多数人都这样做,自己也就随了大流,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以至你来我往,发球发反手,侧身抢斜线,比赛成了对角线半台的比赛。

囿于乒乓球技术的规律性。人们的正手都倾向于使用进攻技术,反手更倾向于搓、挡、拨等。由于业余选手缺乏较系统的训练,这种技术配置上的不平衡更为明显,直板尤其如此。受环境影响,大多数爱好者都具备了一个共同点——反手位的接发球,大家一般都能对付几下,有些办法,但正手位的接发球,特别是台内短球,能处理好的寥若晨星。

使用策略

发球

强调弧线低、不出台。出了边线,威胁性要打折扣;出了底线,很容易被对方抢攻。至于旋转强度,可以不必太苛求。正手转不转和正、反手的侧上、下旋均可选用,以右手对右手为例,用反手发出直线侧上、下旋球常会令对方尤为难受。关键在于选择自己第三板球上手感觉较舒服的一两种来练习。

接发球

摆短至对方正手台内。注意对方发的球要短,自己方可使用这板球。对付反手位抢冲好、抢得凶的选手要作为一套战术来使用,不但可以破坏对方侧身进攻的企图和进攻节奏,也可在令对方再控制不好时自己上手。在右手对左手、左手对右手时,更应该大胆使用。切记这板球用起来不要太有规律,否则人家会专“等”你这一板。

落点2反手底线长球

适用对象

对早年经过专项化训练的爱好者,威胁一般;对抢得不太凶、站位不是太贴台的温和派打法的球迷,具有一定杀伤力;对年轻、站位近台、抢攻凶狠、追求时髦打法的爱好者,杀伤力最大。

选用理由

尽管我们要追求打得快、拉得转、扣得重,但有一点必须记住,凡事没有绝对。打球要能够做到有变化、有反差,不单单是球赢得合理,更重要的是境界不一样了。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毫无变化的一味快打,是假快;上了手不管来球高低快慢、旋转强弱,一律暴冲,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关于这个落点,这儿主要谈的是发球部分,这是前面发对方正手台内短球的逆向思维的产物。具体而言,业余选手里敢发、又发得好这个球的人比例很小,见到这个球的机会少,自然不容易把它接好。抢得凶的人,一般站位离台较近,只要对方这个发球有一定质量,用反手接,容易被球顶住,不是出界就是下网,至于侧身抢冲这板球,恕我直言,具备往斜后方撤步侧身的能力、又能侧得快的业余选手我至今也没见过。因为乒乓球的步法是从后向前容易,从前面往后移动难,何况是从几乎静止的状态下快速起动去侧身抢这板底线长球,即使对受过多年专业训练的职业选手采说,打好这板球也非易事。在目前的潮流下,大家往往都在想怎么把球发得短、接发球如何摆得短,无形中迫使你往台前站,或者可以说,忽略了站位的合理性,这就给这板底线长球提供了充分的使用空间。

使用策略

发球除侧上、下旋球外,还可发奔球和急下旋球。核心在于“快"和“长”。在这里,我同样没有把旋转放在突出强调的位置,因为对相当一部分爱好者来说,要求他们把球发得既短又低,还又转的话,似乎有些不切实际,还是那句话—“凡事要抓主要矛盾”。 注意,发这个落点的球摆明了是要打对攻,所以在发球之后,自己首先要调整站位。一般是略退一些,因为对方回球一定长。发下旋或侧下旋时,对方反手即便能拱、带一板也不会太转,自己正手可中等力量拉冲、反手可快拨或加力推。如果对方搓这板球回来一定也是长球,拉、打时注意带些摩擦。如果己方发上旋,对方回球不但长,而且会快得多,有时还带点儿拱,这主要是速度快造成的,除非出了机会球,否则这板球不宜发力,以快带及借力打一板落点为好。

这个发球和前面讲到的正手台内短球不单在技、战术的使用上相辅相成,而且在练习、掌握它们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连带关系。

落点3正正手长球

何谓“正正手”?

我们知道,以右手握拍为例,运动员往往用正手击右半台的来球,用反手或侧身〔用正手〕击左半台的来球,还有中路、中偏左、中偏右等各种来球。所谓的“正正手”,通常是指落在右半台、且角度偏大的来球。但由于实战中,运动员在不停的跑动,所以,“正正手”的另一个含义是在击球运动员的比较“正”的正手位,亦即如果运动员站在侧身位,即使球落在球台的中间,这个球也应该算是击球运动员的“正正手”

适用对象

对侧身企图强烈的人,有牵制作用;对步法(尤其左右步法)不佳的人,能占得先机;对正手漏洞明显的人,能收到奇效。

选用理由

“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最大化了这一落点的价值。发球用它,一可直接得分,二可破坏对方的进攻节奏和习惯站位;接发球用它,既符合了抢先上手的原则,又完全破坏了对手准备侧身进攻的战术意图;相持段用它,一是缘于对方侧身能力强,或反手总能抢先发力,己方受制于人,这是从被动的角度讲,二是主动打对方正手,在攻防转换中变在前面。达到用落点控制对方。最终制其于死地的目的。

使用策略

发球可采用的发球种类与反手底线长球相似,具体选用哪种发球,则一看对方技术的优、缺点,二要看自己想打什么球。与发对方反手底线长球相同的是,对方回球后一定是快速的攻防战或是对攻相持。通常来说,己方发侧下旋时,对方冲的可能性大;奔球、侧上旋 球对方回接难度反而较大,因为上旋球速度更快。除非发球能直接得分,否则自己必须做好主动“防”一板的意识,最好是回到对方的反手位。同发反手底线长球不同的是,对某些步法有点儿根底的爱好者来说,这板球上手的难度会小些,此时己方最忌讳的是硬碰硬,硬着头皮发力快打,结果是死得快!本意是“偷”一板,如果不是由于己方发球太“菜”了被对方冲死的话,局面看上去是他打你,实际还是你在控制他;但若己方盲目搏杀,不单失了分,更重要的是会削弱你判断场上形势的能力,另外的副产品就是你可能连带着对这个战术木身都失去了信任,从此舍而不用了,这实非明智之选。

从技术上说,以右手对右手为例,想发到这个落点都是直线,想发好确实有些难度,当右手对左手或左手对右手时发的全是斜线,易于将球发得快、长、转,甚至可适度让球从边线出台。

接发球己方用拨、挑、劈长及其它进攻手段到对方正手底线,如果自己能把这板球处理得质量高些,在右手对右手时,对方回到己方正手位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如果是左手对右手或右手对左手,球回到己方反手的可能性大。所谓接发球的质量高些,在这里的具体含义就是“快”和“长”,短了等于白送,慢了照样挨打。

相持中打这个落点的精髓在于顺序。个人认为,如第一板就打,可考虑连续打两或三板再变线为好。正手打对方时,用力量、速度或旋转压住对方反手,再从其正手位突破;反手相持中可在己方加力之后或找准对方要侧身时再变为佳。

落点4中路偏正手

适用对象

几乎是横板选手的“死穴”,对身材高大、动作不够灵活的对手威胁更大。

选用理由

据我的观察,被对方打到这个落点的横板选手,70%—80%不移动或移动后用反手处理,因为用正手难度大,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是很难做到的。对于我们大多数爱好者来说,我认为在发球和接发球两个环节上使用较为切实可行。因为业余选手打比赛,速度比较快的相持很少见,即使偶尔有之,对爱好者来说在高速对抗中打这个落点难度也太大,速度慢的相持中又不宜打这个落点,因为对方可以较从容地侧身打你。

使用策略

发球先说发长球。除了也要发得长和快之外,有些细节问题值得注意:以右手对右手而言,用正手在侧身位发左侧上、下旋到这个落点,由于旋转的性质,球落台后容易拐到对方反手位,因此,根据对方的站位,要选准球落台后侧拐的“提前量”,否则对方可用反手较为舒服地回接;用反手发右侧上、下旋到这个点,情况恰好相反,要注意的是球落台后会拐向对方正手位,自已也要拿捏好这个拐的“量”。

再说发短球。我认为不论是用正手还是反手发,落点都要找准,换言之,这个球必须令对方无法用反手来上手。假使对方反手先上了手,你第三板再打这个点,如质量不高,不仅效果大打折扣,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一—对方正好形成反手一板、正手半侧身又一板,己方马上会陷入极为不利的局面。第三板除发球直接到此落点外,也可根据双方技术的优、缺点,待对方接回发球后第三板再打这个点,可以说是对这个落点的“曲线运用”。

接发球先说接得长:拉、拱、拨、劈长、快搓长球均可,但要有一定的速度,出手带些突然性,以利于自己下一板球的衔接和进攻。再说接得短:实际情形多是摆短之后打这个落点,可在双方用摆短彼此控制中先行快搓或干脆捅搓一板这个点,然后实施连续打击。也可以在自己控制较好的情况下,有意让对方先上手变成上旋,己方用加力推、快拨或快带等技术压住对方后再连续进攻。这一落点与其它落点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前3个落点在球台上都有较固定的区域,或者说是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点”,而中路偏正手这个落点是你要追着对方执拍手腋下的部位打,是个移动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5-23 16:53 , Processed in 0.0865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