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水深几许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四处乱抄的一些攻略和装备介绍。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0:31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有线路心得和装备心得的,大家都可以写。

比如约稿一曲红日同学写下雨崩徒步线评价?30膏如何?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8-7-27 10:31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貌似我有香港麦理浩径的地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8-7-27 10:33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引用作者 青叶 于 2008-7-27发表的原文
自己开车过去最快 [M04]


只有11路车 [M41] [M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8-7-27 10:33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引用作者 水深几许许 于 2008-7-27发表的原文
有线路心得和装备心得的,大家都可以写。

比如约稿一曲红日同学写下雨崩徒步线评价?30膏如何? [M29]


30膏啊? [M41] [M41] [M07] [M07] [M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0:35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引用作者 青叶 于 2008-7-27发表的原文
貌似我有香港麦理浩径的地图

我的帖子里面有很强的PDF版地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0:36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引用作者 LEO 狮子座 于 2008-7-27发表的原文
[quote]引用作者 水深几许许 于 2008-7-27发表的原文
有线路心得和装备心得的,大家都可以写。

比如约稿一曲红日同学写下雨崩徒步线评价?30膏如何? [M29]


30膏啊? [M41] [M41] [M07] [M07] [M07][/quote]
重在参与,重在参与,不是详细介绍,写个体验版本。 [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0:37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约稿:约资深驴友青叶出一个探访广州村落单日精华版,约30膏。下次同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8-7-27 10:42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引用作者 水深几许许 于 2008-7-27发表的原文
[quote]引用作者 LEO 狮子座 于 2008-7-27发表的原文
[quote]引用作者 水深几许许 于 2008-7-27发表的原文
有线路心得和装备心得的,大家都可以写。

比如约稿一曲红日同学写下雨崩徒步线评价?30膏如何? [M29]


30膏啊? [M41] [M41] [M07] [M07] [M07][/quote]
重在参与,重在参与,不是详细介绍,写个体验版本。 [M05][/quote]

来个范本 [M01]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0:51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龙凤线:

龙凤线,龙到凤方向走过两次,一次lindows带队,一次是都市布衣带队。

该线路起点是龙眼洞森林公园,途经7号界碑(龙脊分叉点),多个高压塔(其中一个望华南干线),鹿回头、采石场(全程就段比较晒,无树荫)、雷达站(有水补充,脉动卖5元,就是公路再入口再向上走100米右拐而已,有水有风扇,擦下汗感觉好好。)、碉堡、华南第一坡、童话世界、15号公馆。

植被不错,全程普通速度需要4个小时,难度适中,不考虑补给的情况,带水应该1.5升,衣服应该带多几件换。下了第一坡就可以呼叫翠竹园的车来接去FB,饭后翠竹园的车可以送到公交站,235可以直接到骏景。骏景打车过龙眼洞森林公园约40多元车费。

相关链接:
19徒从龙洞森林公园到翠竹园路上的标志物 --- 嵘妹
http://www.junjing.net/forum/115854.html

[本帖由水深几许许修改于2008-07-27 10:54: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8-7-27 10:52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今年的发现广州去参与了一把,觉得那些古村落有点意思,简单把资料汇总一下,有此同好的同学约个时间一起去发现下,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以下资料出自http://www.doyouhike.net/forum/discover_guangzhou/303203,0,0,0.html

[本帖由青叶修改于2008-07-28 22:48: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8-7-27 10:53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黄埔村

黄埔村,原名“凤浦”,位于海珠岛东部,濒临珠江,北与天河区、东与黄埔区、南与番禺区隔江相望,面积2.5平方公里,是广州市海珠区新窖镇辖内的16个行政村之一。
黄埔村曾经是清朝唯一对外开放的口岸,海关就设立在那里。百年沧桑,今天的黄埔村已经看不到昔日黄埔港口码头那种繁荣的景象,但依然保持着古朴的底蕴。一块青砖,承载着一段辉煌;一片瓦砾,掩盖着一个故事;一块碑石,铭刻着一处繁华。
当你走进这村庄,徘徊在用石板铺砌的古老街巷里,你就会听到说不完的故事;当你沿着前辈的足迹来到黄埔昔日的码头遗址,你会寻找到历史的沉积,当年港口码头辉煌的历史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村里有几样小吃,云吞面,听说生记面店的云吞师傅做了四十几年的云吞,面与云吞分量的搭配法很多,价钱超值;艇仔粥,有 “鸡记”和“猫记”两家船舫经营,后者出品细腻、服务较好。艇仔粥粥底有海鲜味,料足味美,其它炒粉、炒面、炸云吞、油菜和各式煎饼味道也很地道,价格低廉。值得推荐的还有清炒河蚬,清甜鲜香;石基码头河堤上还有村民摆卖自家出产的时令瓜果,十分新鲜。
一、发现点
1、黄埔古港
该古港为清朝顺治帝开的港口,在嘉庆后期因海水搁浅,逐渐向黄埔军校、南岗方向迁移。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黄埔古港(原称酱园码头),巷陌的牌坊上镶嵌着署有“咸丰四年”年款的“海傍东约”石匾,是黄埔古港的历史印记。
2、 左垣家塾
左垣家塾是“十三行”之一天宝行行主梁经国生活过的地方,由梁经国号“左垣”得名。梁经国19岁加入冯氏洋行做帮工,由于他执掌的洋行生意红火而得冯氏洋行资助,出任天宝行的行商,他和儿子梁伦枢都成为广州行商的巨擘。
3、“萃贤”门楼
村中有保存完好的街巷门楼,如“萃贤”门楼和“履仁”门楼等。门楼原本高两层,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两坡顶门楼,大门朝南,门上端悬挂一“凤浦”匾额,朝内的门头悬挂着一块“梓里干城”的牌匾。楼上可以住人,主要是给更夫住宿。像这样的村口门楼,原来还有6幢,可惜都没能保留下来,它们的名称分别是“凰洲”、“杨青”、“岑云”、“澄碧”、“磐龙”、“石门”。
4、日本楼
村中有一座东洋风格的小楼,当地人把这座楼叫“日本楼”。关于这个日本楼与一家婆媳、两代日本女人的传奇故事,至今在黄埔、琶洲村一带流传。
公元1900年,黄埔村村民冯作平到日本求学,其间认识了一位日本姑娘,后来得知这位姑娘是天皇裕仁的侄女。二人感情很好,不久结为夫妻,天皇裕仁将一把尚方宝剑作为新婚礼物送给他们。这位日本新娘温柔贤惠、美丽端庄,先后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冯国洪、次子冯国太。冯作平夫妇的长子冯国洪后来也去日本留学,娶回一位日本妻子,名叫中野朝野,中文名字叫“陈四妹”。陈四妹于1941年随夫来黄埔村定居,生有一子一女,另外还收养了一个女儿。
中日两国民间通婚本不为奇,但黄埔村的日本女人,印证了黄埔村曾经有过的黄金岁月,凸显出村民们开放的精神和包容的情怀。它是中日两国民间友好的见证和缩影。
5、主山冯氏公祠
主山冯氏公祠,是村中现存19座宗祠之一。青砖砌筑,花岗岩墙裙,风火山墙;正脊上多为灰塑花鸟、博古文饰;中堂台基、石柱、石枋上的石狮子,雕刻风格粗犷;梁架上精雕细刻的花鸟、人物文饰丰富。
据载,黄埔村有冯、梁、胡、罗四大姓,还有关、黄、卫、陈等小姓。村中曾经出过众多官宦、商人,这些人衣锦还乡后,捐钱建了不少祠堂。鼎盛时期宗祠达99座。
6、北帝庙 (玉虚宫)
玉虚宫即北帝庙,因面北而供奉大帝,故当地人称之为北帝庙。此庙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建于宋代的北帝庙是黄埔村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于1961~1962年期间(即文革期间)做为卫生站,并在四周的墙壁上开窗户,现在还可以看到窗户的痕迹。在北帝庙中有一面被石灰封住的墙,铲掉石灰后显露出的八块石碑上,写有“黄埔税口四元”等字样,为考证黄埔古港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7、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建于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比陈家祠还要早一百多年。胡姓祖籍福建崇安,其祖先到南雄保昌县,南宋时从南雄珠玑巷迁到广州濠畔街,后迁至黄埔村。祠堂不大,占地约500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但在黄埔村中算是保存得不错的了。堂门前石雕龙、凤,祠堂内有陈列馆,随时开放、免费。
8、胡栋朝故居
胡栋朝(1872~1957)与詹天佑齐名一留美的土木工程师,曾修筑汉川铁路,此屋为村内仅存的一所蚝壳屋。
9、冯氏化隆公祠
黄埔村一共有三种姓氏,即冯、梁、胡,以冯姓居多。因此冯氏公祠也最多,以化隆的历史最悠久,相传化隆公祠建于同治13年。
二、深度发现题:
1、黄埔村名的来历?
有“凤”来埔,凤鸟翩翩至古村美名扬。黄埔村最早并不称“黄埔”,对于黄埔村的来历,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有一凤鸟飞来,从此该村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也由于该地位于珠江岸边泥滩地段,称为“浦”,所以该村取名为“凤浦”或“凰洲”。关于“凤浦”和“凰洲”两字,重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位于村内的天后宫有一副出现于同治二年(1863年)的对联曰:“迹著莆田恩流凤浦,德敷海国泽被凰洲。”坊间传说,清代外国商船经常停泊汇集,外国船员讹读“凤浦”为“黄埔”,久而久之,“黄埔”之名日著,“凤浦”称谓反而被人淡忘。
2、黄埔挂号口作为贸易必经之地随之闻名世界,它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在这里曾停靠的著名外国商船有哪些?
1685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粤海关,并在黄埔村南边酱园码头设立黄埔挂号口,1757年后的83年间,广州港被清廷指定为全国偌大海岸线上惟一对外贸易港口后,古黄埔港便异常繁忙。1840年间,清政府决定只保留粤海关,黄埔挂号口作为贸易必经之地随之闻名世界,它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除了 “哥德堡号”,黄埔古港还停泊过美国的“中国皇后号”、俄罗斯的“希望号”和“涅瓦号”、澳大利亚的“哈斯丁号”等等外国商船。
3、黄埔村内曾有黄埔村内曾有"一殿、两庙、三宫",它们分别是什么?
黄埔村内曾有“一殿、两庙、三宫”,分别是:雄圣殿、华佗古庙、侯王古庙、玉虚宫、三圣宫、天后宫;另外还有34间祠堂,可惜因种种原因,这些珍贵的文物古迹已遭毁坏,现存的玉虚宫及18间祠堂大部分也已破败不堪。
4、黄埔村的四大姓氏分别是什么?
黄埔村中共有胡、冯、梁、罗四大姓氏家族。根据胡氏家族族谱的记载,胡氏家族在元朝时从福建崇安迁到黄埔村,晚于在北宋年间就已经迁居此地的罗氏家族,冯家迁来的时代是南宋,梁家最晚,当胡、冯、梁三大家族已经扎根黄埔村的时候,梁家才在明朝徐徐而至,这时,黄埔村一带的水面上已经是桅樯林立、千帆竞发的场面了。
5、黄埔村的建筑风格是怎样?
  村内古建筑独具岭南艺术风格:木雕、石雕、砖雕和灰雕随处可见。行走在古老的小村庄里, 空气中隐隐透着别样的沉静。青石板路光滑平整,早春桂花暗香沁鼻。村中巷道规整有序,任由外来人怎么转悠,总能找着方位和通路。村子呈平面网格布局,一个巷子为中轴,民宅在巷子两侧,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即所谓广府乡村“梳式布局”。略带书卷味的古朴巷名随手可拾,清风里、来燕里、淳庸巷、横辰里、中正里、申明大街……镬耳屋便隐立在这些小巷里头。细看镬耳屋,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镬耳屋的山墙砌成镬耳状,故称“镬耳屋”。据说它的建筑防火和通风性能良好: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的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意义之说。
从骏景过去极为方便,可以在百安居门前坐564到总站就好,自己开车过去也方便。所说的猫记艇仔粥味道还是不错,价格也好实惠,2.5元一大碗,只是吃饭时间有点杂乱,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同学可能会不习惯。顺着猫记往里边走,傍晚的时候在小渔船上喝点小酒,吃着新鲜的虾干也不错。

[本帖由青叶修改于2008-07-27 11:07:38]
[本帖由青叶修改于2008-07-27 11:10:41]
[本帖由青叶修改于2008-07-28 19:3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8-7-27 10:53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小洲村
始建于元末明初,是目前为止广州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小洲”,已被列为广州市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小洲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端,南临珠江南河道,隔江与番禺相望,东临牌坊河,峙对官洲岛和仑头,西北与土华村相接。小洲是珠江几千年来冲积形成的,面积达6013.8亩,境内河涌长达10公里。村民世代以种果为生,果树成片,瀛洲生态公园与附近的果林共约2万亩,素有广州"南肺"之称。
走在村落里,河涌蜿蜒交错、造型各异的小桥枕溪流之上,庄重的祠堂规整有序,古老的宫庙朴实淡雅,传统的民居参差错落,在绿树婆娑的掩映下,象一幅画有小溪、绿树、灰垣、素瓦等具有岭南水乡特点的水墨画。
这边有很多以农家菜为卖点的小食肆,"乞儿鸡"、河源豆腐、蒸双丸,价格不高,但是性价比良好,还有合意艇仔粥。
一、发现点
1、蚝壳屋
在小洲村曾多达百余间,现在仅剩三间。用蚝壳堆积砌墙而成的,每堵墙都挑选大蚝壳两两并排,堆积成列组建成,后再用泥沙封住,使墙的厚度达80cm。用这种方式构建的大屋,冬暖夏凉,而且不积雨水,不怕虫蛀,很适合岭南的气候。由于外层的泥沙已经剥落、风化,巨大的蚝壳全部凸现,整堵建筑外墙反而呈现出非常独特的纹理效果.
2、翰墨桥
小洲村由海水冲击形成,故村内水道纵横,并随潮起潮落而枯盈。从旧时开始,为了方便村民出入,村里陆续架起了许多石板桥。坐落在河道第一个弯位的翰墨桥,是一座颇特别的小石桥。它不像其它石桥那样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半圆拱,且是全村惟一一座有矮矮石护栏的桥,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3、小洲人民礼堂
淡黄色的礼堂掩映在树林中,墙上"跟共产党全心全意为革命种田,听毛主席话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标语使之与周围的建筑相对比更显得与众不同。小洲礼堂兴建于1959年,当时正是"大跃进"时期,全村男女老少总动员一砖一瓦把礼堂建设起来。礼堂外面保持了苏联时期公共建筑特色,里面则是典型的中国南方砖木架构。
4、明代古井
明代古井,共六口。听当地老人说,以前没自来水的时候,全村人喝水做饭洗衣全靠它们,甚至有时候打水打到干涸。虽然现在不再饮用井水,但是它们还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5、慕南简公祠的毛主席光辉照耀工农兵彩色半身像
慕南简公祠比较小旧,也长年失修,不仔细看基本上已很难辨识门楣上面浅浅的"慕南简公祠"几个字,但其墙上的一幅彩色毛主席与工农兵的墙画很有当年政治宣传的韵味,吸引一些游人的驻足观赏。
6、司马府第、崇德书院 、明理堂
是保存较好的具有岭南地区特色的典型锅耳大屋。门口有牌匾,司马府第是由广州著名书法家周树坚题写。
7、玉虚宫
玉虚宫门口悬挂着许多大大的盘香,终日缭绕。
8、天后宫
当地村民称之为娘妈庙,时间年代不可考,据碑文记载,清乾隆和同治年间有重修,为两进的硬山顶建筑,宫内保存有《重修天后宫碑记》等碑刻七块。于2002年9月确定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9、简氏宗祠前的大榕树
小洲村这棵巨大的榕树,枝繁叶茂,长着突起的树瘤,不知道小洲村这棵榕树多少岁——树上没有市园林局挂的树牌;917棵古树列表里翻查不到相关描述;小洲村居委会的人也不知道到底这棵树多少岁,他们说,村志里只会有简氏宗祠的资料,没有关于这棵树的,大概有宗祠就有树了吧。
10、简氏宗祠
“简氏宗祠”是小洲村简姓始迁祖的合建祖祠,村民称为“嘉告堂”,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简氏宗祠规模宏大,共有99道门,祠堂拜庭的八檩卷棚顶梁架雕有象征着“花开富贵”、“子孙绵绵”等寓意吉祥的纹饰,从前这里是供奉祖先,族人议事和集会的地方。
前堂后殿式,廊院式的布局,为岭南风格的古建,梁柱尺寸纤细,无繁复的装饰雕刻,可用端庄秀丽来形容。前面厅堂为三开间,四进深,且加设卷棚式前廊,后大殿为三开间,九架前后廊结构。屋架为木结构,方形石柱,山墙,马头,屋脊上均饰有砖雕,纹样造型处理手法简洁,大气古朴。整个祠堂装修不见一般商贾宅院祠堂的华丽世俗,透出一种闲静儒雅,淡泊宁静的气韵。
11、西溪简公祠
简文会是南汉乾亨二年(公元918年)状元,其人耿直不阿,官至尚书右丞,政绩卓著,因得罪后主刘成而被发配为浈州(今英德东部)刺史,并病死任上。简文会生前为官清廉,深得民众爱戴,他的后人也遍布南粤各地。小洲村的简氏应为简公后人无疑。可惜的是,现在小洲村内的祠堂多已废弃,比较完整的就只剩“西溪简公祠”一间。
12、临河界碑
1921年广州正式建市。1924年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令"正式把番禺、南海部分地方(包括小洲村)划入广州市区。同时,广州市政府还经孙中山大元帅府核准,制定了“广州市拟竖界地点图”。1930年12月10日,市政府开始按图沿新广州市界竖立界碑。在小洲竖立的临河界碑有两处,标志着广州市与番禺县的分界,这是小洲划归广州市的历史见证。
13、姻缘树
姻缘树是一棵焕发蓬勃生命力的大树。这是一棵“奇树”———龙眼与榕树的共生树。共生共荣,所以村民们又把这棵相生相依的奇树称作“姻缘树”,以前村上居民嫁娶,花轿乐队要热热闹闹地绕树一圈,再走过翰墨桥,才算大吉大利,百年好合。
新滘公社小洲大队牌楼
15、娘妈桥
16、穗乔简氏公祠
17、泗海公祠
18、南粤印社










[本帖由青叶修改于2008-07-28 22:36:14]
[本帖由青叶修改于2008-07-28 22:46: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8-7-27 10:54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官洲和仑头村
仑头村位于珠江出海口的边上,明洪武年间黎氏先人自北方迁居于此。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数百年来陆续有“疍民”(水上人家)在此落脚安家。所以,在今天的四千多村民中,虽仍以黎姓为主,但零散的杂姓多达二千余个。
仑头村的布局严整,有三条横街(南约、中约、北约大街),十道纵巷。面向珠江的“南溟黎氏宗祠”构造精美,早在1993的11月即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广州市内部控制的文物保护单位”。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仑头村却为人们保留了另一份鲜活历史记忆。那些成立于人民公社化时期的集体经济组织的牌子,居然还奇迹般地挂着,个人承包者并且还利用这块从名称至质料都几十年不改的老牌子继续从事经营。在“仑头综合商店”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人民服务”的语录牌及毛主席框像依然完好;“仑头大队车缝服务组”的衣车还在转动;经营种子的承包人还用塑料薄膜套护着“仑头农业咨询服务站”的残破招牌;“仑头茶楼”还在继续低吟浅唱的故事。上述的经济组织的产权还属于集体,经营者的承包费还是交给仑头村委会。历史的踪迹,时代的印痕,与现代的发展交织着。
一、发现点
1、仑头村黎氏宗祠
仑头村黎氏宗祠建于明代,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改建成为中华图腾博物馆。
2、仑头村南溟黎公祠
仑头村南溟黎公祠建于清代,现已改建成为中华姓名博物馆。整座祠堂北靠小山南临珠江,左右共三路,中间有青云巷相隔,其中中路前后四进,气势恢宏。门上有“南溟黎公祠”石匾,上款记“光绪十七年 (按:公元1891年)重建”。门后有篆书“启我云兮”木匾

3、月江黎公书室
失落的历史,这书室的出处因由,已没法查找。这曾经的家塾,在以往一段时间,被改建成了“仑头茶楼”,现已恢复原状。
4、国画大师黎雄才先生所书“仑头”村名(必做题,5分)
仑头村的老牌坊因为修路已经被拆掉。现在村名书写在一块大石头上。
5、仑头长堤
连接仑头码头的是一条三四百米的长堤,长堤旁,种满了郁郁葱葱的大榕树。长堤上修有栈道,绿树成荫,设有不少长椅,方便村民休息。每隔二三米就有个缺口,缺口下面都有小码头,零散的疍民船在附近摇摆,远处的货轮数量不断增加,使这些小船看起来更加孤单和无助。
6、弥勒菩萨殿
弥勒菩萨殿里的弥勒菩萨身后刻有金刚经的经文。
7、仑头大队车缝服务组
很古旧的缝纫店,用的是老式的缝纫衣车,村民说,它在解放前就已经存在了。

如果大家有兴趣还可以查下资料:
1、仑头“黎氏宗祠”和“南溟黎公祠”的历史?
2、“疍民”的由来?在隋朝、魏晋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以及解放后,“疍民”称谓的变更?
3、“疍民”独特的风俗是什么?
4、以往,村中的妇女多以绣珠花赚取家用,几乎家家户户的院门口都能看到勤劳工作的村妇。请说说您对“珠绣”的了解?
在仑头有轮渡去官洲,一小时一班,1元每人次还是好方便的
官洲村
位于广州海珠区东侧,北与琶洲及万亩果园相接,南面紧靠广州大学城,处于海珠区与番禺区交界的珠江水域。官洲岛四面环水,交通不便,过去被戏称为“广州的海南岛”。
官洲村拥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典型的岭南水乡风貌。其文物“家底”丰富,岛内的清代陈氏大宗祠至今仍保留着精美的木雕、砖雕和壁画,被列入市文保单位。
岛上居民生活纯朴,岛内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村民说的土话虽然是粤语,但跟广州话的发音有很多不同。
因为要配合将来的发展,官洲岛内的居民将要全数搬离,村民们都正沉浸在将要乔迁新居的喜悦中。除了祠堂等古迹外,村里的民居将在村民搬离后拆除。现在所留下的许多各具岭南特色的建筑,估计数月后便会消失。官洲岛就像是十年前的二沙岛,或是五年前的小谷围岛,依旧被咸腥的珠江最原始的气味萦绕,不过这一切很快就会随着“生物岛”的开发要消失了。

发现点
1、华帝古庙
此庙座西向东,庙前坪场开阔,前面有池塘,右侧为居仁里门楼,左侧为由义里门楼。一进三开间,面宽14米,花岗石基水磨青砖硬山顶结构,正门门楣石刻“华帝古庙”,落款“同治癸亥孟冬吉日”。两侧有石刻对联。进门大堂供奉财神、关羽等众神像。两侧墙壁嵌碑记四方,知该庙于清乾隆、同治间重修,现庙保存完好。
2、“泰山石敢当”碑
传说古时候住在泰山的石敢当能够消灭狐狸精。人们就经常在巷子的转角处或是路口设立“泰山石敢当”碑。凡是人走到那里都自然而然地念一遍,这样就永远不招鬼魔了。这样的碑,官洲也有一块,还有些香火呢。
3、桂林里门楼及民居
桂林里门楼,坐北向南,红砂岩石基,青砖墙体,硬山顶,一字脊灰碌筒瓦,木质梁架。从桂林里门楼进入,沿巷道路面均用花岗岩石条铺成。两旁原生青砖民居依势而建,北高南低,并有保存较好的山墙灰塑。其中桂林大街11号、13号、19号、21号建筑保存最为完好。13号民居,坐北朝南,石基水磨青砖硬山顶结构,一进一廊一天井。大门是花岗岩石基,坤甸趟栊,门额饰砖雕。门厅南墙塑有“怡颜”椭圆形花卉灰雕,厅廊前有砖雕神龛,顶刻“聚尘”、“福”“禄”字样。两边雕有“门从积德大,官自读书高”对联。神龛上雕有蝙蝠、梅花鹿、葫芦等吉祥动物、花卉。屋内有通花木雕屏风。天井墙上有“天官赐福”砖雕,硬山脊墙顶,下塑桃花、紫藤 图案和“富贵花开”灰塑,造工精美。天井内古井保存完好,至今仍可作饮用。
4、“官洲乡”老房和它的畅情影壁走在官洲的石板路上,在小巷中穿梭,不时可以看到一些老房子。“官洲乡”就是其中一座,它虽已无人居住,荒凉而冷清,但院落里那块“畅情”影壁依然诉说着繁华。
5、官洲村渡口官洲岛是一个孤岛,岛上居民外出往往靠船过渡。以前,官洲村渡口是本地农家和经渡船来岛的外来小商贩集中地,可买到新鲜的民家自种蔬果,如杨桃等。

6、陈氏大宗祠
坐落在栽满洋紫荆树的湖光绿水旁,传统的岭南顶梁雕花,蕴藏着大户人家的家院风情。在大门顶上有模糊的毛主席头像,“文革”的岁月也在这里留下淡淡的痕迹。
7、观生陈公祠
观生陈公祠在村落深处,村民对这一座公祠的认同度挺高。但由于保护不善,或是多年废弃、亦或即将搬走的原因,目前已十分破败,但仍能看出往日的气势。
8、水月宫
同治年间重修过的一个宗教场所,又有碑记“天后宫”。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查以下资料:
1、您知道“华帝古庙”的历史么?
2、在官洲村里有一种叫“镬耳屋”的建筑,请了解“镬耳屋”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渊源,并在官洲村拍下“镬耳屋”的照片。
3、官洲将要发展成一个怎样的地方?
4、官洲村主要街巷的路面,大多数都是用一种特殊的石材铺砌而成的,您知道这种石材的名称么?
5、为什么官洲村这种特殊的石材会成为多数村落里常用的路面材料?








[本帖由青叶修改于2008-07-28 19:17:11]
[本帖由青叶修改于2008-07-28 19:28: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0:58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M29] 先上点订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8-7-27 11:01 | 只看该作者

Re: 【资料】一些走过或者心仪的线路的攻略,以及一些装备心得。

引用作者 青叶 于 2008-7-27发表的原文
今年的发现广州去参与了一把,觉得那些古村落有点意思,简单把资料汇总一下,有此同好的同学约个时间一起去发现下,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同去同去,只要时间不冲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5-28 03:17 , Processed in 0.1092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