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乔伟英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乔伟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美国孩子的权利 (转) 》

[复制链接]
136#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17:2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四)运用实践锻炼法的注意事项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放手让孩子到实践中去锻炼。
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不需要书呆子,因此,为了孩子成才我们必须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要舍得让孩子吃苦"逼"着孩子去实践。
实践锻炼法就得让孩子实践,要实践就要吃点苦,参加挫折教育可能吃不上饭(开始孩子不会做)、睡觉挨蚊子咬;参加社会实践可能会碰钉子……如果家长舍不得,就不敢让孩子去实践,如果孩子受了苦家长心疼得不得了,孩子就得到不良的反馈,再去锻炼就没有勇气。孩子的社会实践必须有家长的"狠心"作后盾,不但要鼓励孩子吃苦,甚至还得逼孩子吃苦,要设置苦、创造苦,利用苦,让孩子得到真正的锻炼。现在不让孩子吃苦,将来孩子就会吃更大的苦。中国有句俗话"不吃苦长不大",这是很有道理的。不摔几个跤怎能学会走路,不喝几口水怎能学会游泳。同样的道理,不吃苦学不到技能技巧,不吃苦练不出一身过硬的本领。如果家长没有让孩子吃苦的心理准备根本就不可能运用好实践锻炼法,要锻炼法就要舍得让孩子吃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5 08:1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3、要以日常生活的实践锻炼为主
现在有人提出"负面教育"、"挫折教育",意思是让孩子们吃点苦,受点挫折,有点"失败"的体验,总之是通过负面教育去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这对于当前处在溺爱中的独生子女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注意不能把这种教育搞成形式,为了失败而失败,为了吃苦而吃苦,往往只有暂时的作用。孩子实践的主体是日常生活,如果日常生活中家长能注意锻炼孩子,该干的主他们干,"摔倒了"让他们自己爬起来,各种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克服,
4、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孩子参加实践锻炼是有困难重重的,刚开始也有一定难度,需要意志力,因此家长要严格要求,要适当地给予一点压力,督促孩子去实践,特别是日常劳动,要养成习惯必须严格要求。锻炼要持之以恒,一次二次实践锻炼起不了多大作用,要形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必须坚持经常。不少家长也懂得让孩子实践,但往往由于不能持之以恒地要求而告失败。一般来说使之形成习惯才算成功,而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人们的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要依靠不间断地反复练习而自然形成,这就要求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决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阵子,想不起来又放松一阵子。
另外,要允许有反复,在培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反复是正常现象,当出现反复时,家长不能丧失信心,要冷静地分析产生反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培养孩子习惯不可能短期见效,特别是要改掉孩子在这方面已形成的习惯,进行重塑更不能急,欲速则不达,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坚持经常,最终孩子一定会受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8:0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5、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参加实践锻炼是认为孩子没有能力,独立不了。不少家长往往低估孩子的潜力,总认为他"还小"、"不行",舍不得或不愿让孩子去锻炼,这正是我们的家长在育儿思想上的差距,使得一些孩子总也"长不大"。因此,我们有的孩子上了高中,大学还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不少留学外国的学生发现,到了国外最感缺乏的能力是生活能力和决策能力。其实中国孩子能力差的原因正是家长不放心,事事包办代替的结果。从根本上说,儿童在发展上本是存在巨大潜力的,小学3年级,是孩子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要求自主行动,不愿意家长仍把他们看作小孩子儿,这时孩子的发展进入了"第二反抗期"。家长应了解,这种"反抗"正常发展的表现,这是孩子说出的"我自己"和"不"是很重要的,表示他自己有了主意并且要独立去行动,这正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大好时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应该相信孩子,因势利导,创设条件,放手锻炼,让他们去到实践中闯一闯。
相信孩子的能力并不是说孩子各方面都像大人一样,如果那样要求是不合理的,也是会扼杀孩子实践的兴趣的。如果当家长的对孩子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惯,就会去包办代替,孩子就不可能有锻炼的机会。古语有"巧妈拙闺女"的说法,是说母亲手太巧了,往往孩子学做活儿时,家长或横挑鼻竖挑眼,或干脆代做,孩子受到负强化多了,就会产生抑制心理,渐渐失去了干活的热情的兴趣。瑞在,有相当一部分"巧妈"或的家长,他们一般都是工作岗位上的强手,家庭生活中的能力,对孩子要求过高,孩子干活稍不如意就横加限制,他们忘了他们自己的能力是怎么锻炼出来的了,因此我们家长要学会装笨,给孩子留点活儿干,正像大树旁小树的成长,应适当砍掉大树的一些枝杈,给小树留下一定自由成长的空间。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潜力,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定能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最终会胜过父母,成为比巧妈还巧的闺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08:3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6、要允许孩子出错
实践出真知是讲实践的结果,但在实践过程中有时会犯错误,我们大人在实践中有时还走弯路,犯错误,孩子犯点错误怕什么。在西方,孩子被认为是"有权利犯错误的人",因此,对待有了错误的孩子,大人们不是打骂、羞辱,而是耐心指导和教育。在他们看来,孩子们犯错误多半是由于管不住自己或是做得太少、不熟练,如洗餐具打碎杯碗等,这些多是孩子的特点,大多不能算是缺点,不应受到批评惩罚,应当得到指导帮助。我看这个观点是很正确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能象大人一样,大人还出错呢,对孩子怎能求全责备呢?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学就学得特别好,一干就干得特别棒,任何技能技巧的掌握都有个过程,由不会到会,由不熟到熟,这是个规律。刷碗时摔两个碗那是交学费,家长不要责骂,而要手把手教,告诉孩子干活的注意事项,切不可因噎废食。总之我们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犯错误并帮助孩子总结经验,逐步掌握技艺,提高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15:4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7、要尊重孩子的劳动和实践的成果
对于孩子劳动的成果,实践的收获,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也要倍加爱护,使孩子受到尊重,这是激发孩子继续实践的强大动力。
这里涉及一个对孩子尊重的问题。西方人很尊重孩子,孩子画的画、 做的玩具,家长都让孩子贴到墙上,摆在桌子上,哪怕把屋子贴得花里胡哨,把桌子堆得满满的,家长也露出喜悦的表情,因为那是孩子实践的成果。我们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劳动成果不屑一顾,甚至随便把它扔了,使孩子很伤心,下次再也不干了。这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实践 成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发表于 2005-12-9 00:5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真好, [M29] 少见乔老师如此认真负责并醉心幼儿教育的老师!向您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9 19:0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QUOTE Created By 开开欣 At 2005-12-9
真好, [M29] 少见乔老师如此认真负责并醉心幼儿教育的老师!向您致敬!

谢谢!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9 19:2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8、支持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现在的学校时常会开展"公开课"迎中秋,庆国庆"迎圣诞,庆元旦"等活动,对这些活动,家长应该给予大力支持。
学校的实践活动,往往是群体性的,不但会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还会增强孩子集体主义精神。然而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碌的原因,很少有时间去参加学校搞的活动,这样,对培养孩子实践能力是极为不利的。要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并鼓励幼儿的表现。
9、注意年龄特征,保护积极性
对孩子的实际锻炼要量力而行,交给孩子任务要难易得当,要注意孩子的性别特征、个性特征,总之,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要求过高过难,孩子完不成任务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保护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成功。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是强调挫折、失败的教育作用,我们的教育还要强调"胜利","胜利是成功之父",只有"母亲",没有"父亲"怎么能有成功这个"儿子"呢?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既要有胜利的体验,又要有失败的教训,因此必须把失败和胜利结合起来。逆境可以成才,顺境也可以成才,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当家长的就是为孩子创造成才的有利条件,因此我们也更应重视研究如何让孩子在顺境中成才。特别是对能力差的孩子,我们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胜利的喜悦,这样他们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总之,"失败乃成功之母"、胜利是成功之父",我们要设计好"失败和胜利",让它们都为孩子的"成功"做贡献。
孩子年龄小,对他们的实践锻炼不要要求过高,要从简单事做起,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刚开始给孩子布置任务要容易一些,经过孩子努力就能完成,完成了就给以鼓励,这样孩子才会有兴趣、有信心。如果一开始太难,总是失败,孩子实践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因此给孩子提要求的标准应该是"伸手摸不到,跳起来能摘到"。对孩子实践的锻炼应该经历"手把手教-扶着干-看着干-独立干"这就是要逐步放手,循序渐进。孩子年龄小,体力弱,心理不成熟,因此不能干太累或危险的事,更不能把它们当劳动力来使用。虽然我们应该给孩子设置一定困难,但要适量适度,要有安全措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0 10:1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六、指导自我教育法
指导自我教育法是在家庭指导下,孩子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的方法。其实质是自我修养。
思想品德修养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指外在教育,是孩子思想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思想品德修养是指自我教育,是孩子思想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一)指导自我教育法的重要性
1、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任何教育最终必须变成孩子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行动。教育过程是个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真正的教育必须内化孩子自身的品德,教育的任务就是把社会的道德内化为孩子的品德。这里内因的作用是很大的。真正的教育是能够促进孩子自我修养的。可以这样说:"凡是不能引发孩子自我教育,不能促进孩子自我修养的教育都不是真正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13:5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孩子品德的形成,是孩子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任何有效的教育过程,都应该是在孩子自觉地,积极地参加中进行的。家长要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愿望,然后给以指导。
指导自我教育法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孩子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自我教育是孩子进行的内部动力。这是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教育就要失败。有些家长不善于运用指导自我教育法,认为孩子不懂事,谈不上自我教育,教育就单纯靠家长灌输,他们在孩子面前滔滔不绝,慷概陈词,甚至采用一些强制的手段维护这种"灌输",至于收效如何,很少探究。这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犯了形而上学的毛病。我们并不是一概地反对"灌输"的,但灌输必须能内化为孩子自己的认识,这就不是单纯外力灌输所能达到的了,必须引起孩子自己的思考,对比,反思,也就是说要让孩子能结合你的灌输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
知道自我教育法不但符合辨证唯物主义,也是古今中外教育经验的总结。中外教育都十分重视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教育家就很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他们认为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一种"自求自得"的过程,强调"内省","躬行","反求诸己",以实现个人的修养目的。王夫之认为"学者不自勉,而欲教育之俯从,终其身也不知不能而已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少年期和青年期是困难的年龄期,学生在身体,智力,道德方面都讯猛发展,教育者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这些困难。因此他说,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尤其需要注意青少年学生学习自我修养。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些论述是教育经验的总结,它反映了教育的规律,因此我们可以说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真谛,指导自我教育法是十分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3 00:1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2.指导自我教育法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易于让孩子接受。
对孩子自我教育的知道是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向成熟方向发展的要求。青少年时期,是他们开始对人的内心世界发生兴趣,开始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并萌发自我意识的时期。这些就给家长提出指导孩子进行修养的任务,也为指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提供了可能。家长要善于指导他们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正确地认识自己,进行自我约束,经过刻苦锻炼,是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孩子长到少年期已开始反感家长的硬性约束,家长这也限制,也限制往往造成孩子逆反心理。这个时期的孩子总想一成人平起平坐,他们不愿意听别人的指责,愿意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这正是我们进行自我教育指导的心理基础。指导自我教育法符合孩子的心理要求,它的优点是,发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了逆反心理的产生,因为自我教育没有强迫性,更易于孩子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3 07:5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3.指导自我教育法是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从人的成长来看,自我教育能力又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社会的飞速发展,形势的急剧变化,对人的自我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做为一和合格的"产品",必须包含有善于进行自我教育这样一种能力因素,否则他将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今天,社会学家提出了"终身社会化"的问题,就是说任何一个健全的人,从生到死都在不停地进行着社会化,否则他将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产生危机。而这"社会终生化"的机制,主要是自我教育能力的表现。人要不断社会化,要跟上时代步伐,必须有自我教育能力。目前,人们对人才所提出的"信息能力","参与意识","竞争能力"等能力要求,无一不与自我教育能力密切相关,因为这些能力都体现了顺应客观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积极主动进行自我调控以适应社会环境这样一种基本的素质。所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是每一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责任主要依赖于指导自我教育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08:3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1.自我评价
孩子的思想、言行对与错、孩子对身上的优点与缺点能否正确判断,这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因此指导孩子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自我评价是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运用道德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孩子如果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就能够确定合理的方向。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孩子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抑制自身消极的方面,使学生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这种方法还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它通过对学生行为的反馈,迫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这种方法能调动孩子内部的积极因素,有意识地克服和抵制不良行为,主动地按正确要求去做。它可以激励孩子坚持良好的道德,预防和克服不良的品德。
孩子的自我评价水平往往是自我教育水平的尺度。孩子自我评价的水平是逐步提高的,首先是从家长对自己的评价中学习评价,然后从对别人的评价中练习评价,最后是对自己评价。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最初也不会用理论全面地、确切地评价自己,家长要给以指导如运用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运用先进模范进行对比评价;运用道德标准逐条分析自己,以逐步提高孩子的评价水平,最终能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自我评价除了对自己进行终结评价以外,还可以把它做为培养特定品德与习惯的教育方式,例如,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就启发孩子自己给自己提要求,然后自我评价。让孩子画一表格贴在墙上,重点评价。(1)先复习后写作业。(2)按时写作业。(3)独立完成。(4)书写工整。
孩子把这张表贴在墙上,每天自我评价,起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提高的作用。每天做作业前一看表格,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就会努力用实际行动去画"V",时间长了就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21:5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2.自我体验
道德情感体验是孩子形成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也是孩子进行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只有当他们的道德认识渗透着深厚的情感因素时,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才更深刻,行动起来才更坚持。在自我教育中家长要指导孩子伴随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产生情感体验;要引导孩子在道德实践中强化自己的道德体验;要通过道德认识升华道德体验;要注意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孩子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也要引导孩子体验错误行为后的痛苦及战胜缺点,取得成绩的愉悦,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羞耻心、同情心等,促使孩子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
例如,在培养孩子孝敬父母时,家长多是采取说教方法,不注意情感体验。有时家长管多了,他们还嫌家长罗嗦。为了让孩子认识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使孩子能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家长采取孩子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受到教育,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一周之内观察父母在家里都干了些什么。平时孩子整天在家也能看到父母干活,但从没往心里去,熟视无睹,这次有意识地观察,发现家长每天那么忙,干了那么多活,真不容易。
在此基础,家长又把孩子带到工作单位,让孩子看一看家长在工作单位是怎样工作的,请工作单位领导给孩子介绍家长的工作表现(事先安排好,自然地进行)。最后,再给孩子讲,他小的时候得病时家长怎样一夜一夜不和眼,抱着他跑医院,他晚回家时家长着急的心情……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高认识,从思想深处懂得了父母培养自己实在不易,体会到了父母对子女的一片苦心,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挚爱深情,从而由内心深处认识到应该热爱和尊敬父母,听父母的话。自我教育对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道德习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孩子见到父母后主动打招呼,主动帮父母干活;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孩子为母亲绣手绢;五一国际劳动节时,孩子为父母做可口的饭菜;父母过生日时,孩子为父母写了感情真挚的祝辞。这时,孝敬父母再也不是一句话,再也不是硬性规定,而是变成孩子积极、主动的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22:3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3.自我约束
所谓自我约束是孩子根据道德要求自我控制的过程。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是自我教育的重要一环,它是孩子运用意志力自觉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活动。有没有自我约束力,自我调控能力是自我教育成败的关键,也是一个孩子成熟与否的标志。
家长要创设环境锻炼的意志力,磨练孩子的意志,指导孩子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禁止以及自我命令,使孩子逐步成熟起来。
4.自我锻炼
孩子的个人修养要以行为举止来表现,也要靠行为实践来实现。孩子只有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才能锻炼成长,所以我们指导自我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让孩子在接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工农群众、学习英雄模范、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中,在实践中吸收精神养料,锻炼品德。增强个人修养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个人修养的能力和习惯。自觉参加实践,自我锻炼是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我们所说的个人修养不是闭门思过,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要在社会中修养自己,锻炼自己。因此家长要支持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我修养,在实践当中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6-13 16:22 , Processed in 0.0885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